非洲官员浙江体验中国“三农”

时间:2009-11-23    作者:管理员    点击:7481次
    摘要:非洲二十多个国家的政府官员前来中国,参观考察中国“三农”建设,浙江是中国“三农”建设的排头兵





    近日,非洲二十多个国家的政府官员前来中国,参观考察中国“三农”建设,浙江是中国“三农”建设的排头兵,因此,浙江便成了非洲官员的首选。
  和谐美丽新农村
  走进浙北平原大港村,只见村子的水泥路干净宽阔,一幢幢白墙黑瓦的农居点缀在金色的原野上,整个村庄一派和谐气象。大港村隶属浙江湖州织里镇,全村三百多户人家一千多人,村民人均纯收入早已超过一万元。
  初来乍到的非洲官员们三五一群,不时指指点点,窃窃私语,间或发出爽朗的笑声。来自塞内加尔农业和渔业部农村发展处处长纳拉高举大拇指,用英语喊道:“中国农村真美!”
  纳拉的喊声未落,众多非洲官员几乎同时加快步伐,聚集到村中心的一块牌子面前。只见牌子上贴了几幅大照片,大港村的变迁一目了然:原先的臭河沟变成了清澈见底的小河,水上休闲长廊九曲十八弯;曾经蚊蝇飞舞的垃圾场变成了运动设施齐全的村民运动区;坑坑洼洼的乡间小道拓成了可通小车的水泥路。
  据了解,自2003年以来,浙江省大力推动浙江最大的民心工程———“千村示范万村整治”工程,至今为止,浙江近八成村庄实现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,七成农户家庭实现改厕,近半数村庄开展了生活污水治理,绝大多数行政村通了水泥路,而大港村的旧貌换新颜,正是“千万工程”的结晶。2008年,浙江又提出了“千村示范万村整治”第二个五年计划,不久的将来,浙江更多的农村能享受到城市人的生活环境。
  身兼数职新农民
  走进织里精品童装工业园区的时候,正好是午饭时间,但由上万家企业组成的园区内依然是人声鼎沸,一间间商铺鳞次栉比,各色童装琳琅满目。非洲官员们东看看西望望,嘴里啧啧称奇。
  翻译告诉塞内加尔官员纳拉:你身上的一袭长袍是织里制造的。顿时,外向的纳拉再次高举大拇指,大声地说,我这衣服挺贵的,今天,我终于知道它出自中国农民之手,我羡慕中国农民,既能种田,又能打工做生意,不富都不行。
  统计表明,2008年,浙江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258元,连续24年居全国前列,2009年,浙江农民人均纯收入将向万元冲刺。
  据了解,浙江农民收入的稳步提升,和浙江非农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块状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。而浙江块状经济的发展,把浙江农村网进了产业链。农民兄弟们在种田的同时,还可以去企业上班,有能力的,还可以做老板,身兼数职。
  生态农业新模式
  进入荻港渔庄,只见曲径通幽,亭台楼榭掩映在绿树丛中,一方方水塘在秋阳下熠熠生辉,整个渔庄犹如一个水上公园。
  非洲官员们以为到了公园,一个个都很活跃,摆出各种各样的姿势拍照留念。当翻译告诉他们,这不是公园,而是浙江农业的新模式时,官员们都睁大了双眼,张开了嘴巴,惊讶之情写在脸上。
  浙江“七山一水二分田”,城市化工业化均走在其它省份的前面,但人均耕地不足半亩的现实让浙江农业捉襟见肘。近年来,浙江把青山绿水和农业发展有机结合了起来,大力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,既让城里人圆了乡村梦,又推动了各类特色农产品的销售,进而推动浙江农业走向现代高效生态农业。
  纳拉参观完渔庄后告诉笔者,塞内加尔人口1100万,其中500万搞农业种植,而一年中适合种植的时间只有雨季的四个月,如果把农业与旅游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搬到非洲,一定能实现农业发展,帮助农民脱贫致富,我回国后就向总统提交方案。   来源: 三农在线-农民日报

(编辑:管理员)